二、升級並不提供令人滿意的工作負載性能的服務器。
服務器的損耗並不僅僅體現在傳統意義上的外在損耗,隨著應用程序更新和補丁的要求更高,再加上用戶群越來越龐大,處理工作負載的性能通常會慢慢降低。比如說,目前的用戶群/客戶群需要龐大的存儲流量,這可能讓服務器的網絡帶寬根本招架不住;或者目前的軟件版本可能依靠目前系統並沒有的芯片組功能——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糟糕的響應時間和性能問題。要是某台主機服務器再也無法滿足應用程序和用戶越來越高的計算要求,企業就可能需要購買款式更新穎、功能更強大的系統。
三、升級已變得不可靠或無法維護的服務器。
大多數企業並不維修或修理自己的服務器硬件,而是依靠本企業與服務器廠商(或甚至第三方廠商)簽訂的每年維護協議。多年過後,零部件變得很稀缺,服務器廠商的服務部門常常致力於更新的產品零部件,因而對維修舊系統收取的費用要高得多。最終,維護協議的成本變得讓人望而生畏,更容易證明有必要升級到更新的系統,因為服務協議和故障排除/維護成本比較低。
四、升級計算資源用完的服務器。
企業可能把一定數量的最低工作負載分配給每一台物理服務器,以確保令人滿意的整合比。在其他情況下,IT部門可能建立最小的計算資源池,並加以維護,以便均衡工作負載。也許有可能優化分配給任何性能低下的工作負載的計算資源,或者甚至執行工作負載均衡機制,把一些工作負載轉移到其他的可用服務器上(以便騰出資源用於剩余的應用程序)。但是降到這些最低功能以下的舊服務器是最適合升級的對象。
五、服務器生命周期必須支持管理項目。
如今企業擁有較龐大的數據中心,常常使用統一的基於硬件的管理子系統,比如戴爾遠程訪問卡(DRAC)或集成無人值守(iLO),或者可能是選擇能密切關注和控制硬件基礎設施的系統管理工具。雖然這很適合同構環境,但是如果企業使用混合的異構系統,就會在管理方面面臨重大缺口,尤其是未適當支持或未全面支持的舊服務器。經常要更換舊系統,才能全面地了解數據中心的運行狀態,並確保最細粒度的管理控制。
服務器生命周期免不了要走到盡頭,但是那些升級的時機和緊迫性可能大不一樣,具體取決於貴企業數據中心的大小和要求。不過,IT專業人員應該認識到一些常見的情況需要服務器升級周期:通常是危及服務器的功能、兼容性、可靠性和控制的任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