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apache的日志分析做下簡單的介紹,主要參考apache官網的Log Files,手冊參照 http://httpd.apache.org/docs/2.2/logs.html
一.日志分析
如果apache的安裝時采用默認的配置,那麼在/logs目錄下就會生成兩個文件,分別是access_log和error_log
1.access_log
access_log為訪問日志,記錄所有對apache服務器進行請求的訪問,它的位置和內容由CustomLog指令控制,LogFormat指令可以用來簡化該日志的內容和格式
例如,我的其中一台服務器配置如下
CustomLog "| /usr/sbin/rotatelogs /var/log/apache2/%Y_%m_%d_other_vhosts_access.log 86400 480" vhost_combined
通過CustomLog指令,每天一天生成一個獨立的日志文件,同時也寫了定時器將一周前的日志文件全部清除,這樣可以顯得更清晰,既可以分離每一天的日志又可以清除一定時間以前的日志通過制,LogFormat定義日志的記錄格式
隨意的tail一個access_log文件,下面是一條經典的訪問記錄
218.19.140.242 - - [10/Dec/2010:09:31:17 +0800] "GET /query/trendxml/district/todayreturn/month/2009-12-14/2010-12-09/haizhu_tianhe.xml HTTP/1.1" 200 1933 "-" "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zh-CN; rv:1.9.2.8) Gecko/20100722 Firefox/3.6.8 (.NET CLR 3.5.30729)"
一共是有9項,將他們一一拆開
1) 218.19.140.242 這是一個請求到apache服務器的客戶端ip,默認的情況下,第一項信息只是遠程主機的ip地址,但我們如果需要apache查出主機的名字,可以將 HostnameLookups設置為on,但這種做法是不推薦使用,因為它大大的減緩了服務器.另外這裡的ip地址不一定就是客戶主機的ip地址,如果客戶端使用了代理服務器,那麼這裡的ip就是代理服務器的地址,而不是原機.
2) - 這一項是空白,使用"-"來代替,這個位置是用於標注訪問者的標示,這個信息是由identd的客戶端存在,除非IdentityCheck為on,非則apache是不會去獲取該部分的信息(ps:不太理解,基本上這一項都是為空,奉上原文)
The "hyphen" in the output indicates that the requested piece of information is not available. In this case,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not available is the RFC 1413 identity of the client determined by identd on the clients machine. This information is highly unreliable and should almost never be used except on tightly controlled internal networks. Apache httpd will not even attempt to determine this information unless IdentityCheck is set to On.
3) - 這一項又是為空白,不過這項是用戶記錄用戶HTTP的身份驗證,如果某些網站要求用戶進行身份雁陣,那麼這一項就是記錄用戶的身份信息
4) [10/Dec/2010:09:31:17 +0800] 第四項是記錄請求的時間,格式為[day/month/year:hour:minute:second zone],最後的+0800表示服務器所處的時區為東八區
5) "GET /..haizhu_tianhe.xml HTTP/1.1" 這一項整個記錄中最有用的信息,首先,它告訴我們的服務器收到的是一個GET請求,其次,是客戶端請求的資源路徑,第三,客戶端使用的協議時HTTP/1.1,整個格式為"%m %U%q %H",即"請求方法/訪問路徑/協議"
6) 200 這是一個狀態碼,由服務器端發送回客戶端,它告訴我們客戶端的請求是否成功,或者是重定向,或者是碰到了什麼樣的錯誤,這項值為200,表示服務器已經成功的響應了客戶端的請求,一般來說,這項值以2開頭的表示請求成功,以3開頭的表示重定向,以4開頭的標示客戶端存在某些的錯誤,以5開頭的標示服務器端存在某些錯誤,詳細的可以參見 HTTP specification (RFC2616 section 10).[http://www.w3.org/Protocols/rfc2616/rfc2616.txt]
7) 1933 這項表示服務器向客戶端發送了多少的字節,在日志分析統計的時侯,把這些字節加起來就可以得知服務器在某點時間內總的發送數據量是多少
8) - 暫不知
9) "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zh-CN; rv:1.9.2.8) Gecko/20100722 Firefox/3.6.8 (.NET CLR 3.5.30729)" 這項主要記錄客戶端的浏覽器信息
2.error_log
error_log為錯誤日志,記錄下任何錯誤的處理請求,它的位置和內容由ErrorLog指令控制,通常服務器出現什麼錯誤,首先對它進行查閱,是一個最重要的日志文件
tail error_log,隨意摘取一個記錄
[Fri Dec 10 15:03:59 2010] [error] [client 218.19.140.242] File does not exist: /home/htmlfile/tradedata/favicon.ico
同樣也是分為幾個項
1) [Fri Dec 10 15:03:59 2010] 記錄錯誤發生的時間,注意,它跟我們上面access_log記錄的時間格式是不同的
2) [error] 這一項為錯誤的級別,根據LogLevel指令來控制錯誤的類別,上面的404是屬於error級別
3) [client 218.19.140.242] 記錄客戶端的ip地址
4) File does not exist: /home/htmlfile/tradedata/favicon.ico 這一項首先對錯誤進行了描述,例如客戶端訪問一個不存在或路徑錯誤的文件,就會給出404的提示錯誤
二.實用的日志分析腳本
了解日志的各種定義後,這裡分享一下從網上淘來的一些對日志分析的腳本
1.查看apache的進程數
ps -aux | grep httpd | wc -l
2.分析日志查看當天的ip連接數
cat default-access_log | grep "10/Dec/2010" | awk '{print $2}' | sort | uniq -c | sort -nr
3.查看指定的ip在當天究竟訪問了什麼url
cat default-access_log | grep "10/Dec/2010" | grep "218.19.140.242" | awk '{print $7}' | sort | uniq -c | sort -nr
4.查看當天訪問排行前10的url
cat default-access_log | grep "10/Dec/2010" | awk '{print $7}' | sort | uniq -c | sort -nr | head -n 10
5.看到指定的ip究竟干了什麼
cat default-access_log | grep 218.19.140.242 | awk '{print $1"\t"$8}' | sort | uniq -c | sort -nr | less
6.查看訪問次數最多的幾個分鐘(找到熱點)
awk '{print $4}' default-access_log |cut -c 14-18|sort|uniq -c|sort -nr|head